在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的浪潮中,企業是如何憑借科技研發的產業基礎與創新活力,在智能制造領域嶄露頭角的呢?日前,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正式啟動“新技術·新動能·新未來” ——致敬2024四川經濟影響力人物大型采訪活動,尋找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時代標桿,記者對話了大陸希望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陳斌博士。
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是怎樣為大陸希望集團各產業持續蓬勃發展提供支撐的?陳斌博士表示,堅持科技創新則是大陸希望集團的基因,而集團發展之初就采取大力發展以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產業作為集團的競爭策略。以大陸希望集團機電智能板塊為例:通過布局全球,伙伴天下,以踐行“雙碳”為己任,在涉及節能環保、新能源、傳動控制、智能裝備、余熱回收、綠色環境、智慧康養、數字化工廠等領域不斷發力,擁有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工信部專精特新企業“希望森蘭”,以及中國余熱回收領域領軍企業、全球單體最大溴化鋰熱泵締造者“希望深藍”兩大核心品牌,使“中國智造”產品遠銷五大洲近四十個國家和地區,為世界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希望方案。
記者了解到,位于成都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的希望同云智谷天府園區,就坐落著大陸希望集團機電智能板塊希望森蘭科技的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這座占地3萬余平方米的數字化工廠內,智能設備層出不窮,全面覆蓋數字化管理系統。在現場,SMT全自動貼片機的精準高效作業,從錫膏印刷到自動檢測、貼裝、AOI爐前檢測,再到回流焊、AOI爐后檢測以及自動收板入框……集團總裁陳斌博士說:“希望森蘭致力于通過高效節能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助力合作伙伴降碳減排。同時堅持生態設計原則,優化關鍵核心工藝,將綠色循環低碳理念融入產品研發、制造、服務全流程,打造專屬綠色循環供應鏈。”
無獨有偶,大陸希望集團利用在鹽化工、氫能綜合利用、新材料等上下游產業鏈優勢,打造清潔能源、鹽化工、培育寶石新材料等低碳循環經濟產業生態鏈。目前已成為清潔能源及氫能綜合利用的低碳循環經濟示范項目,被列入哈佛大學商學院MBA經典案例。2024年,集團能源化工板塊當選為國家氯酸鹽行業協會會長單位,這是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的回饋。可以說,大陸希望集團不斷蓬勃發展正是因為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大力推進技術改革與升級,將科技創新與綠色循環經濟深度融合實現的。
今年,大陸希望新能源總部——希望新能入駐希望同云智谷天府園區。集團通過深度布局能源行業發現新能源行業大有可為,隨著科技研發的不斷投入,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了能源產業的豐富業態。希望新能的建設和運營充分發揮大陸希望集團在科技研發、裝備智造、物業運營等方面的優勢,整合新能源產業上下游豐富的產業資源,打造大陸希望新能源總部基地,涵蓋創新研發中心、展示中心、儲能生產智造基地、新能源運營中心。
記者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大陸希望集團早在世紀初就已經布局能源產業,是其打造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中上游產業。通過高效利用水電資源,整合完善電網、電力、自來水等資源,形成清潔優質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實現“發-輸、配-供”能源一體化管理。與此同時,大陸希望集團還利用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形成了以清潔能源與氫能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綠色能源產業生態鏈。
此次,大陸希望集團將通過希望新能這一平臺,充分發揮出科技研發、人才、技術、資源及產業鏈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布局風光儲充放、虛擬電廠、碳交易、氫能利用等新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業態。同時,以創新驅動發展,聚焦風光發電、先進鋰離子電池、氫能技術及相關產品,構建全生態鏈一體化服務體系。形成大型綜合性新能源技術解決方案,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為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從而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希望的力量。
希望同云智谷以新能源、軌道交通、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方向,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聚力推進強鏈、補鏈、延鏈,助力供應鏈生態建設,打通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壁壘,為各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產業園區規劃以綠色循環智能制造理念、高綠化覆蓋(>30%)、高透水率(42%),通過實施用地集約、原料無害、生產清潔、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一系列綠色策略,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綠色智能管理,目前已成功引進包括世界 500強、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等幾十家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智能制造企業入駐,為園區匯聚了資金、技術、人才等多元化資源,著力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綠色工業經濟頭等艙產業園。
當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含金量不僅在“速”,更在“質”。國家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有利于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強上行動力。大力發展以“新技術·新動能·新未來——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是企業響應國家號召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
近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4%。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情況下,我國經濟頂住壓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成績來之不易。這一成績的背后是無數的汗水和智慧,師從于著名經濟學家劉詩白教授的陳斌博士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各國既面臨新的風險和考驗,同時也擁有新的發展機遇和進步前景。而中國經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伴隨著持續有力的政策,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和信心。
來源:封面新聞